古时候的人们都是按照时辰来计算时间的,知道现代才开始使用小时来计算,所以很多人看古装剧时,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说的时辰是什么时间,要知道在古代一个时辰是现在的2个小时,所以只有十二时辰,根据时辰对应的时间,就可以知道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到底是几点钟,其实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忙碌得多。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1、子时(23时至01时)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; 2、丑时(01时至03时)鸡鸣,又名荒鸡; 3、寅时(03时至05时)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; 4、卯时(05时至07时)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; 5、辰时(07时至09时)食时,又名早食; 6、巳时(09 时至11时)隅中,又名日禺; 7、午时(11时至13时)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; 8、未时(13时至15时)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; 9、申时(15时至17时)哺时,又名日铺、夕食; 10、酉时(17时至19时)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; 11、戌时(19时至21时)黄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; 12、亥时(21时至23时)人定,又名定昏。 在现代,时间是按小时、分和秒计算的,而在中国古代,时间是以时辰计算的,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个小时。古人根据太阳出落和天气变化的自然规律来照料起居,但也可以发现,古人基本上是在“卯时”开始劳作,在“酉时”之后才回来,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,也是相当辛苦的。 十二时辰的对应时间各有不同,此外古人不仅把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而且还将其细分出来,一时辰分为八刻(一刻为十五分钟)、一刻有三盏茶(一盏茶五分钟)、一盏茶有2炷香(一炷香有两分三十秒)、一炷香有五分(一分为三十秒)、一分有六弹指(一弹指为五秒)、一弹指有十刹那(一刹那为0.5秒)。 |